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19的文章

自由不代表隨時都可以任意選擇

kimgordon:我味增湯 都不放味曾與豆腐 改放菜頭排骨酥用肉燥提味 kimgordon:又清又香 但就略油 壽司改成糯米加香菇肉絲去蒸 kimgordon:這兩個配起來非常棒 最好是加點香菜 推 justjihyun:那就是菜頭湯了吧.. kimgordon:不是菜頭湯 這味增湯 喝起來跟排骨酥湯90%口感很像 pusufu:那就是排骨酥湯阿幹 決定目標之前才有自由 有人覺得自由就是可以任意選擇,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才是自由,但我認為這句話講得不夠清楚,在決定好目標之前是可以任意選擇的,這時候是自由的,然而一旦決定好未來的目標以後,該做哪些事才能達成目標通常就大致確定而沒有選擇的空間了。 本篇開頭是 PTT 上很經典的簽名檔,選擇要做味噌湯就不能不放味噌改放排骨酥,這時候要說這是自由嗎?依照本心選擇並完成選的目標才是自由。 所以我認為自由只在選擇目標前,之後即使眼前有十個選項,為了達成目標可能就只有一個能選,就像立志要去偉大的航道尋找遺失的寶藏,而現在這個時間點可以做 ①出海 ②打球 ③煮拉麵……,這時你是可以任意選擇的,但應該看得出來選擇出海開始尋找才對。 靠自律完成目標 決定好目標之後開始會有限制,你要靠著「自律」幫助自己達成目標,靠著「自律」抵抗誘惑。 自律不是用意志力撐起來的,要打造一個有助於自己專注目標的環境,當你處於那個環境中時,會不自覺地做該做的事。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同一時空只能做一件工作,其他不相關的物品都離開視線。為那件工作規劃一個完整的時段,不要頻繁地轉換注意力,人的注意力會殘留在前一件事情上,心凡而不在現在該做的工作上,所以在工作的同時看一下訊息或是想晚餐要吃什麼都是不行的。

效率閱讀

分享我自己看書吸收資訊的方法,獲取知識的方法不一定是看書,影片也是一種途徑。相對於看影片,我覺得看書會更彈性,我可以任意地翻翻看看,中間不會有切換的停頓,不用照著影片敘事的節奏走。我會照著以下幾點來說明: 定義「效率」 迷思 抓住作者論述的大方向及結構 略讀後再細讀 一讀再讀,複利效應 筆記重點 說書人濃縮影片 定義「效率」 以吸收的知識量為準,而不是以閱讀的時間來衡量。還要有個客觀的方式來衡量知識量,我會利用「閉眼回想」,看完每一章或小段落以後,閉上眼回想這一章裡有哪些重點,一定要提取出關鍵字幫助記憶,往後一提到這一章就會先冒出這幾個關鍵字,然後連接前面幾個章節,理清作者的思路。 容易有的迷思 要一字一字地慢慢讀 只讀一次就要懂 整本書都要看完 以上三種情形是在閱讀時容易有的迷思,這三點都是不必要的!堅持要讀完整本書或是一字一句慢慢讀很容易給自己壓力,反而對閱讀這件事容易不了了之,或者效果也不好,有好幾本書我也是沒看完,但我自認已經抓到整本書的重點,可以預測作者之後要寫的,我就中斷了。 了解大方向及內容結構 書的封面、封底就有簡短介紹,最前面也會有幾篇推薦序,透過這些簡介就可以很快掌握整本書主要在寫什麼,是否能引起興趣。在看目錄之前我可能會預想作者會介紹哪些部分,又是依照什麼順序來介紹,預想完再去對照目錄,如果發現跟我預想會寫的相同就會很興奮,而我沒想到的部分則會引起我的好奇,抱著「為什麼作者會寫這個」的疑問,並希望在書中找到答案。 輕快地閱讀幾次,再就有興趣之處細讀 看完封面及封底的介紹後,我很常就直接打開其中一頁閱讀,感受一下作者的文筆,如果文字敘述的方式不合我的口味,我可能就不會再看,反正相似概念或內容的書很多,沒必要執著於這個作者寫的才行,我看其他人的書也可以。 如果我喜歡作者的敘事方式就會一直看下去,或是再跳幾頁大略地看幾段,就是先在腦中留下一點點印象,等我回神過來往往已經看了四分之一本或是半本書了,之後再回頭看一下目錄,有沒有我感興趣的地方,馬上翻到那邊去讀。大致讀過以後腦中已經有零碎的片段,接著我就會從頭再很快地看一次,把所有的片段串起來,形成完整的脈絡。 之後再從有興趣的地方開始細讀,如果有邏輯順序,就會從源頭的地方開始